谋定而后动 锡林浩特市全面擘画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蓝图
2025-06-27 10:54 来源:锡林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
初夏的锡林郭勒草原孕育着新的希望,在锡林浩特市农科局的会议室里,一场新天地棋牌游戏草原畜牧业未来发展的深度谋划正在热烈进行。总投资4亿元的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已进入全面谋划阶段,锡林浩特市正以系统思维和前瞻视角,精心绘制项目实施的路线图,为推动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顶层设计:以战略思维谋划转型路径
“项目谋划必须立足长远,既要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痛点,更要为未来十年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锡林浩特市农科局主要负责人在项目谋划专题会上强调。作为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锡林浩特市紧扣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确立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总体思路,旨在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谋划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专题研讨、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当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不足。“我们先后走访了50多个牧场,与200余户牧民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些都为项目谋划提供了重要依据。”项目谋划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资金筹措: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在资金谋划方面,锡林浩特市创新思路,构建了“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企业(牧户)自筹”的多元投入机制。根据谋划方案,项目总投资4亿元,其中计划申请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每年5000万元,四年总计2亿元,占总投资比例50%;整合各类相关项目资金每年2150万元,四年总计86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21.5%;引导企业和牧户自筹资金每年2850万元,四年总计1.14亿元,占总投资比例28.5%。
“这种多元投入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国家资金的引导作用,又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确保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锡林浩特市农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尽快落实,同时也在梳理整合各类相关项目资金,为项目实施做好资金准备。
空间布局:科学规划“两区一带一心”发展格局
在项目空间布局谋划上,锡林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了“两区一带一心”的畜牧业发展总体布局。具体而言,在北部3个苏木1个镇打造以发展乌珠穆沁羊为主的肉羊产业区,充分发挥当地乌珠穆沁羊的品种优势;在南部国有农牧场打造以发展肉羊经济杂交为主的肉羊产业区,利用国有农牧场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在锡林河流域带打造以发展优质肉牛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依托锡林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饲草资源;在锡林浩特市市郊打造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中心的产业区,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
“这种布局充分考虑了各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项目谋划专家组组长介绍说。为确保布局科学合理,锡林浩特市农科局还邀请了规划设计专家对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潜力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论证。
目标体系:设定清晰可测的发展指标
在项目谋划中,锡林浩特市围绕2028年的发展愿景,设定了一套清晰可测的综合指标体系。根据谋划方案,到2028年,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5亿元,牧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0元,肉类总产量达到5万吨,牲畜存栏达到140万头(只),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1个,牲畜良种率达到98%以上。
为确保这些指标能够实现,锡林浩特市农科局正在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年度,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生态与民生:双轮驱动促发展
在项目谋划过程中,锡林浩特市始终将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作为两大核心目标,力求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我们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项目谋划工作组负责人强调。
为此,锡林浩特市在项目谋划中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实施草牧场轮牧休牧制度、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加强草原生态监测等。同时,为了确保牧民在项目实施中受益,谋划了多种牧民增收渠道,包括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等。
“项目实施后,通过舍饲育肥和品种改良,牧民的养殖效益有望大幅提升,同时草牧场生态补偿政策也将让牧民获得新天地棋牌游戏的生态收益。”牧民代表在项目座谈会上表示。这种生态与民生双轮驱动的谋划思路,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目前,锡林浩特市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谋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以科学的谋划、扎实的准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将项目打造成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