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两级综治中心“四化”驱动 绘就“草原枫桥”新图景
2025-07-15 09:01 来源:锡林浩特市委政法委 浏览次数:
锡林浩特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作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以务实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围绕“阵地建设标准化、资源整合集约化、机制创新精准化、服务效能智能化”的“四化”驱动策略,全力绘就“草原枫桥”新图景。
标准化筑基,构筑“一站式”服务堡垒
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全市各级综治中心严格遵循“物理聚合、功能融合、力量联合”原则。市级综治中心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核心功能区,配备9个专业服务窗口、1个信息指挥室、1个速裁法庭及6个特色调解室,功能完备、流程清晰。12个苏木镇(街道)综治中心则因地制宜,深度嵌入基层肌理,成为牧民、居民“家门口的解纷阵地”。《锡林浩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性文件汇编》的编发实施,更为“一站式”服务提供了标准化操作指南,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截至目前,两级综治中心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35件,涉案总金额达5300余万元。受理完结法律援助案件、信访案(事)件、裁决劳动仲裁案件等111件,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中心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坚实步伐。
集约化聚力,形成多元共治“强磁场”
创新构建“1+6+N”多元共治格局:以综治中心为核心平台,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6个部门力量常驻入驻,确保核心职能无缝衔接;民政、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N个职能部门按需轮驻或随叫随到,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联动。同时,广泛吸纳资深律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金牌调解员等社会力量,形成“专业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的多元解纷矩阵,受理涉及信访问题、婚姻家庭、房产物业、经济合同、金融借贷、欠薪欠资、邻里关系、土地草场边界等群众日常生活的高频痛点,成功化解率超90%。基层中心已成为吸附和化解矛盾的第一道坚固防线,显著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的精细化水平。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让矛盾化解有新天地棋牌游戏路径、新天地棋牌游戏选择。
精准化服务,架起民生联结“连心桥”
以刚性制度保障柔性服务,《锡林浩特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制度汇编》的出台,为中心依法履职、规范运行筑牢根基。创新建立“接单—派单—领单—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链条,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针对复杂纠纷,精准运用“访调对接”“公调联动”“部门联调”等工作法,破解跨部门、跨领域治理难题。自实体化运行以来,两级综治中心举办了“开放日”,接待上级走访调研及兄弟旗县委政法委观摩交流共12批次100余人,累计接待各类来访案(事)件837起,接待法律咨询270起,其服务模式获得广泛认可,中心已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智能化赋能,激活高效治理新动能
聚焦“人、地、物、事、网、组织”六大核心要素,构建“数据共享+智能预警+联动处置”的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实现群众诉求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大数据分析高频需求让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精准”。深度整合多类信息打破数据壁垒,智能分析实现风险“精准感知、分级预警”;依托指挥中枢建立闭环机制,快速调度力量确保风险早发现、快处置;结合群防群治队伍与基层治理“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长”“铁三角”模式,目前,全市620个网格已建立网格党支部150个、网格党小组280个,将智能手段与“人熟、地熟”优势结合,形成专群联动、网上网下融合的立体化网络,让智能化激活高效治理新动能。
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累累硕果,是锡林浩特市作风建设成效的有力注脚,是各级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奔波在草原牧区、街头巷尾的身影,是他们用专业、耐心和汗水换来的群众满意笑脸。更是为民情怀的直接体现。综治中心的高效运转,已成为锡林浩特市在基层治理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初心使命的闪亮名片。
立足新起点,锡林浩特市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天地棋牌游戏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持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以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长效化运行为支点,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优化运行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提升队伍素能,矢志将综治中心锻造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结地”、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在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上,“草原枫桥”的生动实践正不断延伸,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着锡市力量,让平安、和谐、幸福之花绚烂绽放、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