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借“双碳”东风全力打造国家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
2025-10-22 08:28 来源:草原明珠锡林浩特 浏览次数:
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政治任务。
在远景蒙新集团锡林郭勒盟风储装备一体化制造基地,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该基地于202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于2023年6月建成投产。年产风机700台套,储能12GWh。2023年基地投产首年即完成风机生产80台、储能设备17套,实现产值4亿元。2024年产能持续爬坡,全年生产风机69台、储能设备132套,产值升至8.5亿元。
2025年年初,基地还实施储能工厂板链线自动化升级建设。升级后的生产线全面高效运行,引进领先设备与工艺技术,采用储能超级负载板链生产线自动流转装配设备,年产能提升至12GWh。
“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抢占新一轮能源革命“主战场”的关键着力点。为抢抓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锡林浩特市积极谋划,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率先启动建设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先后引进海装、中材、上海电气、明阳等风电装备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并大力支持已有企业技改升级、产能升级,中船、远景等一批高附加值制造项目成功落地,探索实施了“园中园”发展模式,打造了中船装备制造产业园。
海装风电、上海电气、中材科技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中材科技、明阳新能源获得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在历史最好时期,新能源装备制造年产值突破70亿元,达到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累计带动相关领域就业近万人。
目前,锡林浩特市投产运行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7户,占全盟近1/2,主机、叶片、机舱罩、储能系统设备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500台、900套、500套、15吉瓦时。其中,发电机组产能达到2500万千瓦、主机2500台,均位列全盟第一。风电装备制造已实现发电机组、叶片、机舱罩等主体部件本地化生产,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风机总装到后期维护、运行监控全流程产业链条。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依托强大的新能源资源开发市场,充分发挥盟府中心城市在科技人才、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充分辐射周边、承载集散、带动发展,在推动锡林郭勒盟新能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抢占发展先机上走在前、做表率。2025年1—9月,全市风机主机产能2500万千瓦,累计产销354台,均位居各盟市之首,产品在满足本地及周边盟市风电项目需要基础上,更远销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锡林浩特市积极推广发展“新能源+装备+储能+运维”模式,1-9月实现生产储能系统设备288台,容量达1440兆瓦时,填补全盟新能源储能系统产品生产的空白。引进泰富、京能智慧运维中心落地建设,嘉运、嘉利、一博等新能源运维企业入驻,进一步弥补产业链重要环节盲点。
锡林浩特市区位、经济、交通等优势明显,能源装备制造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加之风光资源富集,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在政治上意义重大、在机遇上难能可贵、在实践上前景广阔。
未来,锡林浩特市将紧紧围绕“双碳”目标要求,持续深化新能源产业布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优化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积极培育和引进新能源配套产业,推动区域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