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新天地棋牌游戏?>?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乡村振兴
标题:锡林浩特:走进乡村看振兴少养精养如何增收减负
索引号:01166760-1/2025-00022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锡林浩特市 信息分类:乡村振兴 \
概述:锡林浩特:走进乡村看振兴少养精养如何增收减负
成文日期:2025-10-11 00:00:00 公开日期:2025-10-11 16:31:27 废止日期:——— 有 效 性:有效
【打印】 【字体:

锡林浩特:走进乡村看振兴少养精养如何增收减负

来源: 草原明珠锡林浩特 发布日期: 2025-10-11 16:31 浏览次数:

  

  “3万!这牛犊刚出栏,就被客户抢着订走了!”额尔敦苏和指着牛圈里的牛犊,眉眼间满是自豪。在锡林浩特市巴彦宝拉格苏木,这位牧民早不拼养殖数量,而是靠“少养精养”闯出了新路子。

  一头牛犊能卖3万元,这“底气”来自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华西牛。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多家机构经历43年攻关培育,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以肉用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以蒙古牛、三河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组合的杂种后代为母本,一举打破我国肉牛主导品种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标志着中国肉牛产业实现自主供种关键突破。这“国产良种”适配北方草原的气候,比进口品种更耐粗饲——这也是额尔敦苏和敢“换种”的底气之一。

  金秋的暖阳洒满圈舍里,一群“主角”——膘肥体壮的华西牛慵懒地卧在圈中闭目养神,或慢悠悠地踱步,偶尔甩甩尾巴驱赶蚊虫,油亮的毛色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2015年,退伍在外闯荡几年后的额尔敦苏和回到了家乡,接管了家里的草场和牲畜,凭借着在外打拼的经历,他敏锐地发现,相较于良种肉牛,传统的本地牛养殖收益低且市场需求不高,于是他开启了第一次养殖转型,养殖西门塔尔牛。

  为了把西门塔尔牛养好、养精,额尔敦苏和下足了功夫,不仅从零自学冷配技术和饲料配比,还结合牛群长势和市场需求反复调整饲养模式,瞄准“提质”精准发力。这份钻研很快见了成效——2015年他注册成立家庭牧场,2019年牛群成功认定为盟级西门塔尔牛核心群,从最初的本地牛,逐步繁育出三代、四代纯种西门塔尔牛,牛群从30头扩至100头。随着效益稳增,问题随之而来——100头牛的食量让自家草场“喘不过气”。经过深思熟虑和严谨的市场调研,额尔敦苏和决定开启第二次养殖转型,还要兼顾保护自己的草场,所以这次他选择了“少养精养”,转向更优质的华西牛。

  起初他犹豫:“换品种风险大。”但当兵时练出的韧劲让他没退缩,加上政策补贴“兜底”,他像当年“啃硬骨头”一样迈出新步伐。

  以前,额尔敦苏和一家从早到晚耗在牛圈里,忙得脚不沾地。“现在30头牛的饲草料省了大半,我一个人就能轻松干完。”额尔敦苏和话里透着实在,“更关键的是草场。过去养100头牛,草场根本不够用,租草场、买草料,费用实在太高。如今不仅草场够用,还能把富余的草卖出去,这又是一笔稳当的收入。这笔‘少养’的账,算得过来!”

  像额尔敦苏和这样践行“少养精养”的牧民在锡林浩特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传统养殖方向的转变,既有效缓解了草原过牧压力、助力植被恢复,也让牧民在同等条件下稳步实现了收入提升。随着这类牧民数量持续增加,锡林浩特市紧扣产业升级这一核心,通过“见牧户、见牛犊、见档案”的精准服务方式,在良种引进、胚胎移植、核心群建设等方面精准落实政策性补贴,并同步提升舍饲圈养与饲草料供给能力,做强育肥、精深加工与销售产业链,最终构建起“户繁企育”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种牛场2座,拥有西门塔尔牛核心群14个,华西牛育种群5处。在此基础上,当地肉牛产业链从核心群培育到屠宰加工环节持续调整升级,全力围绕转型需求构筑全链条支撑,助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